剪報焦點:
 
西方音樂劇+東方傳統戲曲 中原師生用創意玩出經典名劇

當西方音樂劇與東方傳統京劇,遇上一群活潑創意的中原大學學生,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由中原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張浩開設的「一起來玩音樂劇」,從劇本編排、舞台設計、再到上台演出,讓學生自由發揮對音樂劇的創意;由通識中心助理教授侯剛本開設的「傳統戲曲與生活」,則透過京劇身段、唱腔的親自體驗,帶領學生感受傳統戲曲之美。短短18周的課程時間,這群中原大學師生,要用他們的熱情活力與創意,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戲劇饗宴!

這學期首度開課的「一起來玩音樂劇」,由長笛博士、通識中心副教授張浩帶領學生「玩」出經典名劇!曾在上海小學、初中從事音樂開發教育的張浩博士,這學期首次引進結合音樂、戲劇、舞蹈等「綜合藝術」的教學模式,並邀請百老匯專業演員到校指導,透過歌曲情境及舞台動作來展現學生內心真實的情感,並為學生帶來不同以往的音樂教育體驗。在排練音樂劇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利用課餘時間主動練習,連劇本改編、舞台情境營造、服裝梳化等,學生通通下場「自己來」!

在劇中飾演女主角的會計系二年級劉心怡,是來自山東大學的交換生,她表示,透過歌曲及戲劇情節的揣摩,原本直率性格的她,坦言自己「更有氣質了」!本身是話劇社社員的應外系三年級劉詠庭,則以自己扮演角色為例,表示最難的是在練唱的時候要保有輕鬆的情緒,才能展現自我真實情感。而在成果展演中以詼諧風趣的表現獲得觀眾好評的化工系二年級曾鵬宇笑說:「老師透過試唱聲線的配對,讓同學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色並充分發揮,實在太厲害了!」來自中國東北的他,對於這門完全由學生主導的翻轉教學課程,感到相當肯定。

張浩老師強調,音樂劇是個通俗文化的教育,透過這樣的課程模式,讓學生從戲劇歌曲的情境當中培養情緒,能夠更深入的開發學生的潛能。此外,也透過音樂劇的演出及編排工作等實作過程,增進學生自主學習動機,並培養團隊合作能力。這次音樂劇的成果展演,能讓學生充分享受學習過程,並展現對課程的熱情,都給予張浩老師很大的感動與回饋。

同樣也是首度結合演出模式的「傳統戲曲與生活」課程,由通識中心助理教授侯剛本帶領學生實際體驗京劇的唱、唸、做、打,以及口、手、眼、身、步等「四功五法」基本功。此外,更邀請到台灣京劇名家、前國光劇團排練指導朱錦榮大師,親臨課堂指導學生唱腔練習。經過18周的學習成果,20位來自不同學院、首度接觸京劇的學生,在成果發表會上現場演繹穿掌、山膀、雲手、三環手托月、風火輪等身段表演,並以京劇唱腔演唱《三國演義》經典橋段「空城計」,讓現場觀眾充分感受這場融合現代與傳統的京劇之美。

演出當天以八項京劇武功套路獲得滿堂彩的特教系二年級張偉蘋,是來自福建集美大學的交換生,出身於武術學校的他認為,京劇與武術兩者其實有相似融通之處,而且京劇更有身段、眼神與氣勢,甚至能夠透過肢體語言在舞台上傳達想要說的故事。室設系三年級江宜蓁則說:「很特別的是能在這門課程深度體驗傳統京劇的動作身段練習!」而與來自不同學院同學的學習交流,以及期末展演的團隊分工合作,讓她覺得這門課不僅充滿新奇創意,也對傳統戲曲有了更深入的研究體會。

曾擔任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團長的侯剛本老師指出,透過身段、唱腔的實作演出,學生對於傳統戲曲的了解,不再僅限於文本的賞析,還能提升學生的藝術美感與知性博雅的氣質。侯老師也笑說,如何引發學生對傳統戲曲的學習共鳴,也是相當關鍵!「譬如我會告訴學生,現代流行樂曲也添加許多中國傳統戲曲元素,而京劇,就像是慈禧太后那個年代的流行歌!」未來他也希望,能夠為中原學子提供更多傳統文化的元素,為他們在各自專業領域的學習與創作,帶來更多加值能量。

重視學生品格教育的中原大學,基於全人教育理念,除了要為社會培育具備專業、創意的人才,也希望透過多元的通識課程與藝文活動,為學生塑造博雅知性的人文氣質,豐富自我的全人!

電子相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