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報焦點:
 
生科系蔡敬民主任暢談 - 同學如何在學習中轉型朝向生物科技
文 / 吳美儀
資料來源:生物科技系系學會籌備處

為使本校有機會成為具有世界知名度的標竿學府,本校於91至94學年度中程校務發展計畫中,特別擬定以”全人教育”和”生物科技”作為兩大研究重點領域。繼本校生物科技系於2002年8月成立後,為使校內各院、系資源與「生物科技」相結合,校長熊慎幹、工學院院長鄧治東、生科系系主任蔡敬民和助理教授吳宗遠,特地於今年1月初至美國洛杉磯地區拜訪具有”整合校內資源成功轉型為生物科技領域專長經驗”的大專院校。

奈米科技與生物科技的結合,將為我們的生活帶來重大改變。而這些技術如何運用於日常生活中,生科系蔡主任特別舉了幾個實例,與全校師生分享。如在1月份所拜訪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已擁有運用基因工程的技術,曾利用蛋白質做出僅有10nm大小的奈米馬達,並將其放置到細胞模型中,且在光線的照射下,細胞會進行光合作用生成ATP(細胞代謝的能量來源)以轉動馬達。

此項研究細胞代謝的機制為奈米生物科技的一項重要成果,因此該校研發奈米馬達的團隊目前為全球研發此項技術中的權威。不過該研究團隊的主持人何志明表示,此項研究技術能獲得世界級的肯定,最主要的因素在於研究團隊的17位成員皆能合作無間,將本身的專長及資源進行分享整合,最後得以突破技術上的瓶頸。

蔡主任另舉了一個令他感觸很深刻的例子,他們在拜訪熊校長的母系-美國南加州大學材料科學系時,也見證了該系成功轉型的經驗。根據美國南加州大學材料科學系指出,目前鋪設於飛機內地毯下的材質(輕又能抗拉力),是該系早期的研發成果,而此項材質現今仍普遍被使用於機體內。然而,最近該系也結合奈米生物科技技術,成功地發展出視網膜上的接受器晶片,此項研發成果可植入因後天視網膜受損者的眼珠,替代視網膜功能將影像傳遞給視神經,讓後天失明者得以復明。

蔡主任認為,南加州大學研發蛋白質奈米科技與視網膜晶片的經驗,可作為本校研究資源轉型和整合的借鏡。他說,具備較深遠的眼光和真誠與人合作的心胸,是研究人員所需具備的心態。

蔡主任特別提到本校如想要轉型、為國家培育未來人才,目前仍在學習階段的同學潛力最大。例如:工學院的學生如局限自己修習系裡的專業課程,想要在傳統領域中超越前輩、擁有競爭優勢談何容易!但如能轉型,則同學將擁有許多優於師長的專長。

此外,蔡主任進一步強調,目前是科技整合的時代,同學如能在本科系的學習領域中結合生物科技,將在未來的科技發展潮流中獲得優勢。他說,以往「懂生物的人,不懂工程」,所以雖了解理論,但卻無法實際運用;而「懂工程的人,不懂生物」,因此同學如能跨領域,就可成為獨特、容易成功的人才。

那麼本校同學如何轉型呢?蔡主任認為,本校工學院系已逐漸注意到科技整合的趨勢,著手為同學進行規劃,例如:醫工系本已是跨領域的學系、化工系數年前已開始設立”生物學”課程等。而生物科技系目前亦設有「生物資訊」、「生命科學」兩項學程。蔡主任表示,歡迎對生物科技有興趣的同學,一起修習學程。